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一块有生命的石头——读石祥自白诗《补天石》

发布时间:2025-03-08 10:48:46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钟声 作者:余温 阅读量:
  一块石头,为什么能够发出光芒、派上大的用场?石祥本人现在通过一首《补天石》的诗,向我们披露其中的秘密。诗的开头,从“女娲补天”说起,似乎意在说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一块有生命的石头——读石祥自白诗《补天石》
文/杨志学

  石祥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当一首《十五的月亮》唱响大江南北的时候,当军嫂的汗水与军人的军功章一起闪亮的时候,词作者石祥的名字也闪亮于人们的视野。甚至更早,在他书写《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时候,一位诗人的名字就发出了自己的光亮。石祥,这位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将军、走上我军文化战线重要领导岗位的人,其最可贵的品质在于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追溯自己的根本,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一块石头,为什么能够发出光芒、派上大的用场?石祥本人现在通过一首《补天石》的诗,向我们披露其中的秘密。诗的开头,从“女娲补天”说起,似乎意在说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女娲补天,名传千秋

  据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多块石头

  最后剩下的五彩石

  世世代代在民间遗留"

  传奇代表了理想,最终要照耀现实。女娲遗留的石头,虽然没能补天,却在人间派上了用场。诗的第三节,诗人便谈到自己的现实出身。他来自于河北清河农村。按照清河县民间习俗,石祥的名字,原来是既普通而又有自己的寓意,它寄托了“石头爹,石头娘”祈求自己孩子未来的命运能够硬朗、吉祥的期盼。

  这一朴实的愿望,也激励着石祥从小养成响应时代召唤、勇敢地抓住人生机遇同时又不惧艰难困苦的拼搏奋斗精神。他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练兵场上显身手”,“全师比武争上游”。诗的第六、第七节,便写出一个士兵的面貌、姿态和取得的成绩。一块朴拙的石头,经过军队这个大熔炉的淬炼,有了它的硬度,也有了它施展才干和抱负的无限空间。

  在东方红的天空下,在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的照耀下,一块石头百炼成钢,成为构筑新的长城的坚硬的石头、发光的石头。这是诗的第八节所蕴含的内容。

  诗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发挥“卒章显志”的功效。石头作为石头是“无处不在”的,但如果自觉成为一块有用的石头,便可获得“天长地久”的存在,因为它已经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

  一块扎根大地而又仰望星空的石头,爆发出了生命的巨大能量,显示了它的英雄本色。让我们致敬这块石头,为它矢志不移的硬度和品质;同时,我们也祝福它在未来的岁月里,永远吉祥!

  2025年3月2日 于北京沙滩

  杨志学,笔名杨墅,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历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诗刊》编辑部主任、中国诗歌网首任负责人等。著有诗学专著《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山顶上的雪》,诗与论合集《心有灵犀》,诗歌赏评集《谁能留住时光》等。主编诗集《朗诵中国》《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30多部。曾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诗歌作品获《上海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等。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

补天石(自白诗)

作者:石祥
 

  女娲补天,名传千秋,

  据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多块石头。

  最后剩下的五彩石,

  世世代代在民间遗留。

  有人说,一块石头是孙大圣,

  西游归来重返莲花山头。

  其它石头哪里去了?

  “补天精神”万古不朽!

  “石头爹,石头娘,

  生下孩子叫:石祥”①

  我到打谷场上拜“石磙”为娘,

  默念心语,作揖磕头。

  从此,我的名字有了硬度,

  走起路来挺胸昂首。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石祥壮实得像头牛。

  吃着救济粮长大成人,

  小石祥迎来了好时候。

  上中学享受助学金,

  勤工俭学成绩优秀。

  《走,报名去》

  入伍吟得诗一首。

  小石祥穿上“国防绿”,

  练兵场上显身手。

  投弹一掷六十多米,

  全师比武争上游。

  钢铁长城一块砖石,

  东方巨龙竞风流。

  我是《东方红》照亮的一块石头,

  我是五星红旗下的一块石头,

  我是戴八一帽徽挎钢枪的一块石头,

  我是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一块石头。

  有人说我是能写诗会唱歌的石头,

  红太阳、圆月亮、望星空响遍九州。

  有人说我是有灵魂有温度有光彩的石头,

  为人民鼓与呼,为英雄写春秋。

  我的笔架是大理石,

  我的印章是寿山石,

  我的浮雕是红岩石,

  我的盆景是泰山石。

  愿做一块“光明磊落”的石头,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愿做一块“坚如磐石”的石头,

  抗风斗浪、砥柱中流。

  即使粉身碎骨,

  也能攥成拳头;

  甚至烧成石灰,

  也可泥缝补漏。

  啊!炼石为剑,刻石为碑,

  无处不在,天长地久。

  我是属于微不足道的

  一块有生命的石头。

  【注】 ①河北省清河县民间习俗:农历元月二十三,春节过后家人要去打谷场上敬奉“石磙”(亦称:碌碡),祈求扬场时“顺风”。同时,有的家庭带孩子拜认“石磙”为父母,默念“石头爹,石头娘,生下孩子叫:石祥”。求个硬朗、吉祥的名字。

石祥云南采风照

  石祥艺术简介:石祥,原名王石祥。河北清河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河北省清河县中学。1958年入伍,历任战友歌舞团歌词作家,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专业技术三级(文职少将级)。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词刊》编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石祥短诗选》、《石祥文集》,报告文学集《幕后珍闻》(合作),歌词集《战斗的歌》(合作)、《日月星》,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词论集《月下词话》等,创作驻香港部队军歌、国防科技大学校歌等。歌词《十五的月亮》获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一等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军人道德组歌》(合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呈现
热门标签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本站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中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7411号|京ICP备2023024960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50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jubao@fangtan.org.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法律顾问:湖南木枫律师事务所 吕建伟律师

Copyright © 华声人物(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