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诗开一代新国风——访军旅诗人石祥
石祥与张浩
访谈实录:
张浩:《赤子乡士诗人专刊》,2024年第4期的《童星璀璨》专栏(原专栏目名称《希望之星》),公布了中国新文学学会乡土诗人分会《赤子乡土诗人专刊》专栏儿童文学指导专家、编审和儿童诗文小编辑(小诗星作者)在社会上、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刊自2022年开始为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学生开办了儿童诗专栏。2024年初开始,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开办儿童诗歌专栏。2024年希望小学有12名写诗的同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歌咏。小诗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表演诗与歌,使广大观众感到耳目一新。欢呼:新时代中国诗歌有接班人了!我们《赤子乡土诗人专刊》也深受鼓舞。我们还要将儿童诗栏目继续办下去。作为专刊儿童文学指导专家,您有什么新的期待和建议?
石祥:我认为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办刊物上的一个创新举措。坚定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不仅是新时代文化艺术总的指导方针,而且落实到创办《赤子乡土诗人专刊》上,就得联系实际,将《赤子乡士诗人专刊》办得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张浩:今天请您先集中谈谈关于“少年儿童诗歌”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发展吧!
石 祥:我反复研读过《赤子乡土诗人专刊》《童星璀璨》栏目及其他一些少年儿童诗歌新作,感到一股清新诗风扑面而来。近些年看到一些“诗歌大刊”,群众反映大都自编自奖,没有什么反响。喜读新时代小诗星横空出世,犹如一阵春风春雨,带来浓郁的新鲜气息。
如《我的太空梦》:作者乔英宸(9岁,北京第171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
“今年十月三十日凌晨/我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爸爸带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
《海洋》:作者刘奕阳(11岁北京市第171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
“海洋里有许多/美丽的生物/有像灯笼一样的灯笼魚/像鹦眼一样的鹦眼螺/海洋里的生物有大有小/有大块头的蓝鲸/有小的不能再小的/海蜘蛛/有霸气无比的虎鲸/有小巧可爱的小丑鱼/海洋是多么奇特呀”……
《这里就是春天》:作者邢羽墨(13岁北京市十一学校)
“种子生根发芽/笑语如波翻卷/朵朵红花/片片绿叶/挤满大街小巷/装饰人间”。
《金色的香蕉》:作者张怀熙(8岁北京市三义里小学)
“弯弯的月亮/像一只金色的香蕉/挂在窗前//咬一口/就会流淌出流星的甜蜜”。
《我喜欢太阳》:作者张怀熙(8岁北京市三义里小学)
“晴朗的早晨/我来到校园,太阳暖洋洋地照在我的脸上,太阳照耀万物生长/老师教育我们天天向上/我喜欢太阳/就像喜欢老师一样”。
小诗人写的诗歌,从题目到内容,时代性、知识性、艺术性,大都较过去的儿歌别开生面,万象更新。我于1939年出生在河北省冀东农村,那时候学的儿歌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扭吱扭叫奶奶”、“天上有什么?有星星/地上有什么?有坑坑/坑坑里有什么?有鸭鸭/呷呷呷”……新旧社会两层天,不同梦想不同诗。少年儿童的感知是最灵敏的,儿童诗歌的语言也是新鲜、有趣、自由、活泼的。
张浩:看来,诗歌发展也得从娃娃抓起。童心是一张白纸,容易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人之初、性本善”,少儿更有无限的想象力,更有“诗和远方”伟大梦想。
石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在设置了“思政课,从少年儿童抓起,学诗写诗要当作基本功。我们有古老文明的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展播的“诗词大赛”,掀起了青少年学习“国学热”,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是国之大者的诗之大国,我们要传承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诗歌的时代号角作用,开一代新诗风,培育一代新人。
张浩:您认为学诗写诗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石祥:前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体会这也是一种学习经验,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特别强调“背”。有一门功课是让学生单腿独立一口气背诵完《百家姓》,这是为增强记忆力。后来,我也爱好诵诗背诗,唐诗宋词及毛泽东诗词等我大约能背诵上百首。背过了就融进了自己的感情,甚至成了灵魂和血肉。“诗言志、歌咏言”,优秀的诗歌会铸造成一种崇高的“精气神”。
张浩:少年儿童学诗学什么?写诗怎么写?您能谈谈您的切身体会吗?
石祥: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客观条件不同,学诗写诗应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少年儿童时期,因家庭贫困,吃救济粮成长,靠助学金就读,感恩思想较重,人穷志不短,学习比较刻苦,除完成课业外,爱读一些文艺读物,特别是爱读一些合辙押韵的童谣、民歌和诗词名句。童年有颗好奇心,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像探照灯,总想能探照一种景象。我上初中的时候,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觉得“一个为什么”就是一个“问号”,“寻问”就是“求索”,大诗人屈原的诗词《天问》,有人诠释其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吾将上下而求索”,我领会就是“诗和远方”。
少年儿童学诗学什么?写诗怎么写?过来人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主义教训新一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辈人有一辈人的文化。读什么书?诗怎么写?还得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无穷想象力。如《哪吒2》电影名句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少年强,则国强”。
我相信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会开一代新国风。当然,老师、家长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应以课业为主,业余时间可以发展个人的爱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爱好,勤奋学习,往往更能出类拔萃。少年儿童生活经历、文化知识有限,可以多读一些诗词、多参加一些文旅诗歌活动,参观一些文学馆、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动物园、植物园、世界公园等。由近而远、由浅而深、由低到高、由拙到巧、由文到诗。但切忌不能喧宾夺主、拔苗助长。不必痴迷于追星,甚至自诩为诗仙、神童。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优秀诗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卓有成效的艺术形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新型人才。学诗写诗是锤炼初心,担当使命的基本素质。写诗不只是技巧问题,而且要有家国情怀。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石祥,著名歌词作家、军旅诗人、书法艺术家。代表作有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歌词《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书法作品有自已创作的歌词《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全文书法作品等。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兼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国家文艺创作一级、军队专业技术三级(军级)荣获政府特殊贡献津贴。曾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军有代表性的战士诗人、军旅作家。
张浩,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乡土诗人分会会长、《赤子乡土诗人》专刊总编、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理事。主要出版诗集《张浩诗集》《月亮山》《翻书烟雨间》等多部,出版新闻及文化创意类专著《社会新闻学》《文化创意方法与技巧》等。诗歌文学作品散见《解放军报》《新华每日电讯报》《经济参考报》网、《诗刊》《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 04-30儿童诗开一代新国风——访军旅诗人石
- 03-08一块有生命的石头——读石祥自白诗《
- 01-09乡土流芳 童星璀璨——致敬诗人作家
- 08-03阳炁 元气
- 04-22蒋介石破格为他举行国葬,甚至连毛主席
- 01-01广州红阳竹笛乐团一队新年联欢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