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三下乡——行走课堂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近日,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保护乡土建筑,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师生将思政课堂搬至上饶市石塘镇红色遗址群中,开展了一趟沉浸式的“行走的思政课”。
遗址变课堂,历史亲体验
在集中营旧址,师生凝视禁闭墙上的斑驳字迹。指导老师现场讲解:“这半米方墙见证不屈精神。志士曾在此刻写信念,每道划痕都是无声抗争。”斑驳印记让抽象斗争精神具象可感。
在红色家书馆,师生轻抚泛黄家书。老师诵读其中字句:“……以身许国,死亦无憾……”并解读,“墨迹承载滚烫热血与忠诚,是穿透硝烟的信仰宣言。”家书传递的温度,引发对信仰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现场深研讨,问题启思考
讲解结束后,指导老师引导实践团成员们围绕石塘红色遗址的精神价值与当代启示展开碰撞:“刻痕传递何种抗争哲学?”“家书何以成为至暗时刻的精神灯塔?”“无数志士的牺牲对当代青年有何启示?”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分组行动,有的观察囚室构造与刑具,有的研读家书誓言,有的结合实物史料还原历史场景。在老师引导下,从历史、人性、信仰、责任多维度剖析,将碎片化见闻凝聚为对峥嵘岁月的立体认知。
赤心传薪火,青春砺担当
课程尾声,师生肃立,凝望鲜红党旗。带队教师发出历史叩问:“历史是常读常新的教科书。我们追寻足迹,不仅为铭记,更为解答:复兴征程中,青年要如何传承精神火炬,践行使命担当。”
返程途中,思考化为行动热忱。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始构思为遗址建数字档案;城规专业学生计划寻访后代抢救口述史;更多人思考将感悟融入学习与乡村振兴。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扎根大地、服务人民、建设祖国的内生动力——这成为实践团共同的思想淬炼与行动宣言。
本次“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历史现场,以沉浸体验替代理 论说教,深度激活了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有效强化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内生动力,为培育复兴栋梁注入信仰源动能。(文/李慧 图/毛柏霖)
图为实践团师生现场感受集中营禁闭墙
图为实践团师生现场研读红色家书
图为实践团师生现场感受石塘新四军整编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阅读
- 07-24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三下乡——行走课堂
- 07-2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时尚作品将在
- 07-22比利·乔尔被诊断出脑部疾病后感觉“
- 07-22《考斯比一家》明星马尔科姆·贾马尔
- 07-22驾驶舱内的声音引发印度航空坠机事件
- 05-28安徽亳州一新生儿在月子会所造成骨折